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JeeStudy企业开发官网①

JEE Study|JAVA EE|企业级开发学习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6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ySQL8.0大师之路:第2章: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1人工管理阶段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221

帖子

141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1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22: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当时的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 特点:
(1)数据不保存
由于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一般不需要将数据长期保存,只是在计算某题时将数据输入,用完就撤走。不仅对用户数据如此处置,对系统软件有时也是这样。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设计、说明(定义)和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应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要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因此程序员负担很重。
3)数据不共享
数据是面向应用程序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当多个应用程序涉及某些相同的数据时必须各自定义,无法互相利用、互相参照,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有大量的冗余数据。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数据完全依赖于应用程序,称之为数据缺乏独立性,这就加重了程序员的负担。






知识改变命运!

JAVA EE 学习     JAVA EE 资料
JEE Study:企业级开发学习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JEE Study ( 京ICP备16036936   JeeStudy企业开发官网①

GMT+8, 2024-7-1 05:18 , Processed in 0.23208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JeeStudy!

© 2008-2020 JEE Study 企业级开发学习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